寒露過后,天氣逐漸由涼爽轉為寒冷,澆水不當很容易出現傷根漚根現象,不利于蔬菜的生長。特別是漚根,多發生于秋冬低溫季節,再加上澆水后遇連陰雨天氣,地溫過低,幼苗出現萎蔫,萎蔫時間一長,就會發生漚根。此外,土壤板結或偏粘性的土壤,若澆水量偏大,也容易出現漚根現象。那么,應該避免漚根的發生呢? 提醒菜農不要按天澆水,也切忌大水漫灌,否則會導致土壤中的水分從極干迅速轉為極澇,過量的水分將土壤中的空氣擠出土壤,在澆水量過大的情況下,根系長時間被水包圍,處于缺氧狀態,根系就會受傷。特別是對于黃瓜、辣椒等根系較淺的作物,一旦澆水過大很容易漚根、傷根,最好小水勤澆,有條件的可采取膜下滴灌。一般來說,土壤水分保持在50%-85%之間最為適宜,既能夠滿足根系對水分的需求,又能夠保持土壤的氧氣含量。 澆水前要注意天氣預報,要在晴天進行,澆水后至少要保證能有2個-3個晴天,澆水時間最好在上午10點以前,此時地溫和水溫相差不大,澆水后不會引起地溫較大變動,可以減少對根系的傷害,防止出現炸根、漚根情況。 一旦出現漚根現象,管理上注意及時劃鋤、松土,增加土壤通透性,待土壤稍干后,可用惡霉靈水劑+生根劑,或用甲霜靈+甲殼素,沖施或灌根,避免病原菌的侵染。
|